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笔记:心脏骤停不等同于心源性猝死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01心脏骤停
定义

心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有效泵血功能消失,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 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时间与症状和体征的关系

一般认为,

  • 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

  • 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

  • 超过20s可出现昏迷,

  • 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更细节的时间

  • 3秒钟:感到头晕;

  • 4秒钟:出现黑朦;

  • 5~10秒钟:发生晕厥:

  • 15~20秒钟:产生阿-斯综合征;

  • 20~30秒钟:呼吸停止;

  • 30秒钟:陷入昏迷状态;

  • 35~45秒钟:瞳孔散大;

  • 60秒钟:大小便失禁;

  • 1~2分钟:瞳孔散大固定;

  • 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 10分钟后:脑组织基本死亡。


病理生理机制
  • 最常见的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 其次为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 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EA)。


  •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分钟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存活概率较高,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

关系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02心脏性猝死
定义

心脏性猝死( 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

  • 其定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自然“、”快速”和“不可预测性”。

  • 绝大多数SCD发生在院外、急诊室或者在运往医院途中,发生时间和形式通常不可预知。

  • 患者可以有或无已知的心脏病史及其临床症状。

具体条件
  • 生前既往已知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潜在致命心血管疾病的病史;

  • 或尸体解剖鉴定存在心血管疾病,并极可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 或死后的检查鉴定排除明显心脏以外因素的可能,同时生前有致命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 91%以上的SCD是心律失常所致,但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于1小时内迅速死亡,但其发生机制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不同病人各期表现有明显差异。

1.前驱期 

  • 在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有些病人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瞬间发生心脏骤停。

2.终末事件期

  • 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 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

  •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 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脏性。

  • 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

  • 因室颤猝死的病人,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

  • 另有少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

3.心脏骤停 

  • 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 心脏骤停刚发生时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

  • 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


4.生物学死亡

  • 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 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病人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 心脏复苏成功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他常见原因有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及心律失常复发等。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第九版

  2. 内科学.8年制第二版

  3.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文:啰嗦

类型:学习笔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